前几天,淘宝发布了一条《关于变更淘宝平台争议处理规则的规则意见征集》,该规则于2023年12月26日正式生效,而其核心只有一个词——“仅退款”。
作为拼多多两大杀手锏之一,另一杀手锏“百亿补贴”早已被同行们学去,如今“仅退款”也正被大家实行“拿来主义”。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拆解一下淘宝版“仅退款”是一个怎样的规则。
此次规则变更核心主要有三点,不过最受瞩目的,则是第一点“新增淘宝基于平台自身大数据能力,识别多维度结合,对于买家发起符合相关情形的售后,做出快速退款或退货退款的规则依据”。
简单来讲,就是对于符合情况的商品,淘宝将支持买家进行“退货退款”或“仅退款”。
至于怎样的商品才算符合情况,则需要平台多维结合识别,诸如是否差评、违规过多?店铺品质指标低?存在大量买家客诉等等。
毕竟在许多情况下,用户网购商品出现问题时,往往很难举证,且即便举证也需要面临与商家的不断扯皮等情况,会在售后上浪费不少时间成本。
而“仅退款”政策的诞生,将极大减轻甚至免除用户举证门槛,减少与商家的扯皮情况发生。
此外,淘宝还在另外两点规则变更中对“仅退款”规则进行了补充,分别是在未经买家允许的情况下,延迟发货、强制发货,淘宝都将支持买家“仅退款”;以及“7天无理由退货”商品或支持买家拒收的商品,买家在拒签后也可直接申请“仅退款”。
这番“百亿补贴”+“仅退款”全面模仿之下,拼多多的精髓似乎已经被淘宝学去,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电商发展到目前阶段、作为过去龙头的淘宝似乎略显定位尴尬,有网友评价“大件用京东、小件拼多多,淘宝已经很久不用了”。
因为淘宝过去的优势不再,反而京东在大件商品、拼多多在小件商品上对用户的专注都做到了殊途同归。
所以买小件商品用户信任拼多多便宜又好用,即便踩雷也可以仅退款维护权益;买大件商品用户信任京东产品有保证,即便踩雷在售后也会有一个满意的处理结果。
作为服装、各种小商品起家的淘宝本应比拼多多做得更好,但今天的淘宝却总是面临着用户对其服务的差评。
诸如流程复杂、APP臃肿、客服不作为等等,虽然这只是部分用户的吐槽,但也能看出目前淘宝介于京东与拼多多之间的尴尬定位。
作为淘宝创始人的马云也早意识到了这点。
今年5月下旬,马云召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了一场沟通会,并在会上当场叩响警报,指出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回归淘宝是基础,是消费分级时代下低价策略的抉择;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是灵魂,是新电商时代下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型。
“仅退款”虽然是对用户权益的一种保障,但也并非没有风险。
今年3月,大量拼多多自营店铺遭到用户恶意下单,并在下单后申请“仅退款”,引发了轰动一时的“拼多多炸店”事件。
而此次“炸店”事件的导火索,正是拼多多的“仅退款”政策。
正常情况下,“仅退款”是一项针对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售后服务不到位商家的变相惩罚措施,对用户来说维护了自己的消费权益,对平台而言也做到了对低质商家的筛选,普通商家无需太过担心。
但在现实运营中,一些瞄准“仅退款”漏洞的恶意白嫖党却让商家苦不堪言。
部分用户利用“仅退款”机制购买商品后就选择“仅退款”从而实现“0元购”的目的,这样不仅违反了道德准则,更对正常的网购秩序进行了严重扰乱,也使得拼多多平台风评在商家心中急转直下。
作为老牌电商平台,淘宝用户更加年轻化、多元化,一旦恶意“仅退款”在淘宝泛滥,那将会是对淘宝平台的一场毁灭性打击,整个淘宝平台生态将被直接摧毁。
从淘宝发布的通知来看,显然已经吸取了拼多多的教训。
在规则中,淘宝明确将基于平台自身大数据能力,多维度识别商家是否符合“仅退款”服务要求,这就相当于给“仅退款”服务套上了一层枷锁,避免被滥用。
从“百亿补贴”上线,到支持“仅退款”,淘宝用实际行动上演了一出“质疑拼多多、理解拼多多、成为拼多多”的戏码。
不过如果只是一位效仿拼多多,那最多只能接近而无法超越。对于淘宝而言,如何通过模仿拼多多走向胜利、实现反超,还需要一些自己的特色。
就像“仅退款”规则中淘宝重点提到的“基于自身大数据能力”,这正是阿里技术加持的体现。如何借助阿里技术加持,寻找到商家与用户之间的平衡点,即不过度偏袒用户,也不无底线纵容商家,将是淘宝版“仅退款”能否成功的关键。
马云祝贺拼多多时也曾提到:“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
借助AI赋能、技术加持,实现对用户的无限专注,或许正是各大电商平台下一阶段的角力点。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