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假量”问题,会上315吗?

不知道大家最近都有量吗?

一年一度的315又要来了,而对于广告投放来说,“假量”的问题又被推到风口浪尖。

你在投放中是否也遇到过下面这些情况?

 

优化师小江:

之前在某平台投表单,为了防止假量,我在表单加了四重验证,必选选项两个,必须手动填空一个,必须验证手机号码。结果电话回访过去好多都是完全没意向的,而且话术大差不差像是被培训过:

“我只是个宝妈,不知道怎么留的号码。”

“小孩子拿我手机乱点的,我不清楚情况。”

“群里发了链接让我留手机号我就能领红包。”

“跟着老师兼职做任务的,不清楚具体什么情况。”

优化师小康:

投了某联盟广告,哐哐一顿曝光,收来的线索90%都打不通,找客服也只是敷衍过去。咱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线索,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

优化师大象:

做搜索,时不时的被刷词,证据摆面前对方也不认,没办法。以前做大户还能忍,现在做小账户真的受不了分分钟要爆炸。

优化师蔡先生:

我经常跟平台反馈线索造假,客服还不认,总觉得我在冤枉他们一样,搞得我现在都不好意思反馈了。

优化师林:

我这还有那种前段时间进来的线索,又批量进来一遍,真的离大谱。

广告主王先生:

我明显感知有假量,但是又无法放弃这些渠道,真的很困扰。

当然也有人保持一种中立乐观的态度:

渠道商老七:

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假量的存在。

至少我觉得官方不会这样做。即便存在,也是中间商在操作。所以不必太在意这个东西,利益面前假量的存在似乎也是合理的。但行业整体的获客成本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这种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假量为什么一直存在?

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各方对假量的定义不同,这是不同立场导致的矛盾。

广告主当然希望花最少的钱,带来最大的利润。优化师则更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认可和正反馈,而非一味的为无效线索找理由找借口,甚至是成为公司的背锅侠。而平台呢,则是需要更多的刺激广告消费,将线索的价值最大化。

2、媒体平台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一方面是对流量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线索数据的控制。可以说广告主除了花钱之外,基本没有其他权利。

3、多层中间商。

在流量达到瓶颈的情况下,各方各面都要从中分走一杯羹,虚假流量自然就更多了。只有制造这种“繁荣”,才能有更多的利益。

就像有人说的,“有林子的地方就会有鸟,有肉的地方就会有虫,想完全杜绝那是不可能的。”

说白了,归根结底是需求方压价压KPI和供应方要流水要利润的矛盾。

所以,目前看来除了吐槽,优化师们也并没有更好的策略。

一方面佛系应对,千万别因为工作气坏了身体,怎么都不划算的。得过且过,过不去太夸张的也一定要跟平台商量赔偿问题。

另一方面,尽量避免一些联盟或者中小的渠道,重点还是在主流的大平台上。同时要分散投放,把风险降到最低。

315晚会倒计时,不知道“假量”问题今年能否上榜得到关注?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