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之前,欢迎大家来投个票。
9键和26键之争,堪称新时代的甜咸之争。
双方虽然都用拼音输入法,但总觉得对方很奇怪。9键觉得26键布局太紧凑,26键觉得9键犹如天书。
两个阵营互不相让,由于9键诞生的时间更早,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老年人才用9键,年轻人都用26键”的说法。
键位虽然可能“暴露”年龄,但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熟练者来说,两种键位在打字速度上几乎不存在任何差异。
如果你觉得你聊天高效的话,或许这并不是因为你打字快,而是因为——
你的手机太强大了。
手机输入速度快,可能是手机“预判了”你的想法。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手机。
这次,我们特别邀请了学堂在线自然语言处理训练营的清华助教团队为我们解答: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的语言模型和语音识别到底有多强大?你的输入法是如何深入了解你的?
手机不仅会背《出师表》
还很了解你的“心”
9键和26键到底哪个好用?
或许一开始的答案是:都不好用。
9键和26键在设计之初,都是为了让人类去“适应工具”。字母的排序规则都比较复杂,当你觉得它好用的时候,或许只能代表你习惯了它。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工具也逐渐开始“适应人”了。
前段时间,不少网友都在社交平台上“炫耀”自己的手机会背《出师表》。
当你在手机输入框中输入“先帝创业”,它就会自动背诵出整篇文章来。
当然,不是所有的手机都会背《出师表》,有的网友表示,自己的手机显然学杂了。
除了背《出师表》以外,你一定看过网络上流行的小测试:
在输入框中输入“我害怕”后面会跟出什么?暴露了你的内心……
先打出一个“别”,看看后面是什么?
用你的输入法打sss,看看出来的是什么?
无论是手机背《出师表》,还是网络流行小测试,都显示了输入法强大的联想功能。
这些联想,有的来自于事先预置的词库,有的来自于手机拥有者的聊天习惯,输入法将手机拥有者的高频词汇也纳入到词库中,并且给予一定的排序优先权。
这个词库是动态的,输入法学习网络热梗的速度,甚至可能比挂着5G网的你还要快。
传统的输入法联想主要是基于最简单的词频统计、朴素贝叶斯等,但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预训练模型可以从大量语料中学习到更多的语意和知识,“根据已知上文预测下一个词”,从而进行更准确、更个性化的联想词推荐。
你只要输入几个字,输入法就会帮忙展开智能化的推理和判断,快速生成多样、连续、且符合输入语境的聊天文案。
也不怪有的网友说:只要看一下我的输入法,就知道我每天在想什么。
除了强大的联想能力以外,输入法也会对常见的按错键进行自动纠正。
因此,别再问26键用户:手指如何太粗怎么办?键位那么密难道不会按错吗?等等问题了。
语音转文字
分分钟成为“水群龙王”
在9键和26键之争中,语音转文字的用户犹如一股清流。
手机打字最快也就能到一分钟一百字左右,但普通人说话,能轻轻松松达到每分钟240~300字。
如果能把语音实时转化为文字,那岂不是分分钟成为“水群龙王”?
你醒啦?语音转文字早就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
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语音识别技术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人类语言转换为机器的文本。
早期的语音转文字准确低、也无法识别方言,但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的准确度越来越高,除了在智能家居上的应用以外,也在通讯聊天领域给了人们更多、更快的选择。
发言者可以使用语音转文字来聊天,倾听者也可以使用语音转文字来“倾听”,简而言之,只要其中一方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即可。
甚至语音转文字还能带情绪。
如今,表情包和emoji几乎成为了大家线上聊天的“社交礼仪”,也给一些用户带来了“微信讨好症”的困扰:到底要收藏多少表情包、发多少emoji才能表达我平静外表下这颗火热的心?
表情包不够多、表达不够亲切?没关系,通讯软件可以帮你。
当你输入一些简单的表达情绪的词语时,通讯软件就会帮你自动联想出你拥有的/未拥有的表情包,分分钟治愈你的“微信讨好症”。
因此,如果你打字快,别全部归功于你的键位或者手速,或许只是输入法变得更强大了。
如果你的直男朋友突然开始发可爱表情包,也别误以为他开了窍,或许只是他的通讯软件明白了他的心。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抱着手机逐字敲入的场景已经变成了过去时。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做到的显然还不止于此。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流畅地与他人沟通,同时还能“化身为人”与你我沟通。小堂前几个月给大家介绍的清华出品的免费学习神器(可点击查看推文)的智能写作工具深言达意、写诗机器人九歌,都诞生于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
如果你对计算机的未来感兴趣,不妨来听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前沿讲座,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对话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