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台相关
-
流量池:聚集流量的地方,如微信、抖音等平台可视为大流量池 -
公域流量:由平台掌握分发主动权的流量,如抖音上的用户流量。 -
私域流量:品牌或个人能够直接触达、反复利用的流量,如微信公众号粉丝、社群用户。 -
算法推荐:平台根据用户行为和内容特征进行个性化推荐的机制。 -
权重:平台对账号或内容的重要程度评估指标,影响推荐和曝光。 -
限流:平台限制账号或内容的流量推送。 -
养号:通过一系列操作提升账号的活跃度和权重。 -
矩阵:多个不同类型的账号组成的体系,扩大品牌影响力。 -
头部账号:在某个领域具有极高影响力和粉丝量的账号。 -
腰部账号:影响力和粉丝量处于中等水平的账号。 -
尾部账号:粉丝量较少、影响力较小的账号。
二、内容创作
12. UGC:用户生成内容,如抖音上用户发布的视频。
13. PGC:专业生产内容,由专业人士或团队创作的内容。
14. OGC:职业生产内容,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质。
15. 爆款:在短时间内获得极高流量和关注度的内容。
16. 追热点:根据当下热门话题创作内容,以获取更多流量。
17. 选题:确定要创作的内容主题。
18. 文案:内容中的文字部分。
19. 标题党:用夸张、吸引人的标题吸引用户点击,但内容可能与标题不符。
20. 洗稿:对他人的内容进行修改、重组后作为自己的作品。
21. 干货:具有实用性、知识性的内容。
22. 软广:以较为隐蔽的方式进行的广告宣传。
23. 硬广:直接的广告宣传。
24. 种草:通过推荐产品或服务,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
25. 拔草:用户购买了被种草的产品或服务。
26. 调性:内容的风格和特点。
27. 人设:人物设定,账号所塑造的特定形象。
28. 脚本:视频、直播等内容的拍摄或表演指导文案。
29. 分镜:将视频内容按照不同镜头进行划分描述。
30. 口播:以口头讲述的方式进行的内容输出。
三、数据指标
31. PV:页面浏览量。
32. UV:独立访客数。
33. IP:独立 IP 地址数。
34. CTR:点击率,点击次数与展示次数的比率。
35. CPM:千次展示成本。
36. CPC:每次点击成本。
37. CPA:每次行动成本,如用户注册、购买等。
38. CPS:按销售付费。
39. ROI:投资回报率。
40. 完播率:完整观看视频或阅读内容的用户比例。
41. 互动率:用户与内容进行互动(点赞、评论、分享等)的比例。
42. 粉丝粘性:粉丝对账号的忠诚度和互动频率。
43. 日活 / 月活:每日 / 每月活跃用户数。
44. 留存率:一段时间后仍然活跃的用户比例。
45. 跳出率:用户仅浏览一个页面就离开的比例。
四、推广营销
46. 引流:吸引用户从其他平台或渠道来到自己的平台。
47. 裂变:通过用户的分享和传播,实现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
48. 互推:不同账号之间互相推荐,扩大粉丝群体。
49. KOL:关键意见领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人物。
50. 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影响力相对较小但更具真实性的消费者。
51. MCN:多频道网络,一种网红经济运作模式。
52. 话题营销:围绕特定话题进行的营销活动。
53. 事件营销:通过策划事件来吸引关注和传播。
54. 品牌营销: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为目的的营销活动。
55. 口碑营销:通过用户的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或服务。
56. 社群营销:在社群中进行的营销活动。
57. 饥饿营销: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激发用户购买欲望。
58. 情感营销:通过触动用户的情感来进行营销。
59. 借势营销:借助热点事件、节日等进行营销。
60. 精准营销:针对特定目标用户进行的营销活动。
五、其他
61. 复盘: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改进未来的工作。
62. 迭代:对产品或内容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
63. 落地:将计划或方案付诸实际行动。
64. 打磨:对内容或产品进行精心雕琢和完善。
65. 资源置换:不同主体之间交换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66. 坑位:广告或合作的位置。
67. 排期:安排内容发布或活动进行的时间。
68. 预热:在正式发布或活动前进行宣传,提高关注度。
69. 上线:内容或产品正式发布。
70. 下线:内容或产品停止发布或服务。
71. 风口: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领域或趋势。
72. 红利期:某个领域或平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有较多机会和优势。
73. 壁垒: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超越的优势。
74. 痛点: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或问题。
75. 痒点:能够引起用户兴趣但并非必需的需求。
还没有评论,发表第一个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