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搜索流量不增长甚至下滑,该怎么做?

image

现阶段,电商内卷时代下,流量越来越碎片化,这一头是流量获取困难,另一头是付费流量成本投入太高,商家面临的挑战重重。

最近我发现了不少商家在搜索流量下滑这块有着不小的困扰,比如:

“前期搜索数据很好,到一定数据就不再增长了,甚至下滑。”

“开了付费,检查了产品和推广上的问题,搜索仍然卡壳,上不去。”

上述场景,相信很多人看了都觉得似曾相识,也有过诸如此类的困扰,有时候店铺里的一个链接搜索流量蹭蹭噌起来了后,过了几天,突然发现,哎,不动了,甚至数据在下跌。

那么在店铺运营引流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做呢?

接下来本篇就简单分享几个判断流量下滑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拉搜索的办法。

下滑情况分析

很多时候,不少商家在遇到搜索流量下滑时,会重点在销量、坑产上下功夫,使劲补销量,提坑产,而这个往往会发现并不奏效。

其实搜索流量下滑,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断崖式下滑,产品链接前期搜索流量一直好好的,甚至涨势正好,然后突然搜索访客数据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在数据上直观呈现很大落差的下跌曲线;另一种是持续性下滑。

这两种情况对应的问题并不能相同,我简单举个例子:

在新品期,链接搜索流量起来了以后,过了没多久呈现断崖式下滑,这个情况一般是在标签这块儿出了问题,这时如果去做销量并没办法起到帮助,还有可能导致标签更加混乱。

在产品的运营推广中,新品自身没有形成精准标签,系统便也不会推送精准的流量过来,这样一来,即便产品入池了,也无法持久。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商家会说,我店里的有些产品,通过人工干预入池之后,在关键词等各方面操作都没有变动的情况下,流量却直接断崖式下跌了。

其实很大部分是由于新品没有被及时打上标签,补单只能一味地增加坑产和付款人数,来刺激系统给予一定的流量分配,给新品一定的展现量。

那么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快速找准我们的产品标签,让系统识别到,给新品打标,系统从而知道该推什么样的流量给我们。

在新品上架布局时,在产品属性这块儿,我们要尽可能填精准、填满;在标题方面,将我们想做的那几个大词写进去,在标题的最前面放最精准的大词,标题的词根也尽可能精准;在主图这块儿,要跟标题中的前几个修饰词或属性词精准匹配。

店铺里如果有多个相似产品,我们也可以通过详情页的店铺推荐栏进行相互的导流。后续进行观察,如果搜索重新起来后,我们不要马上增加单量,不然很有可能再次下滑,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稳定单量。

那么如果是遇到搜索持续下滑这种情况,涉及的因素则就比较多了,可能这个品在整个行业里的发展潜力本身就不高,之前我看到过一个这样的商家案例:

这位商家上架了一款高客单产品,大促的时候转化很猛,远超店家的预期,但大促一过,产品搜索就持续往下掉,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可这种情况丝毫没有改善。

商家怀疑是不是产品的人群出了问题,或者推广计划没做好,查了一圈,最后发现,问题实际上出在市场分析、新品选品这个环节上。

以上我粗粗举了些例子来说明搜索下滑根据情况不同有着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通过内外部的原因排查来具体分析下滑问题。

内外部排查

那么在具体原因的排查分析上,我们可以先从外部原因入手,先排除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销量下滑。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是否是市场因素导致的,先看看市场大盘的流量情况趋势。

如果同行业大盘数据都有所下滑,那可能跟时段有关,比如是不是适逢节假日时段,如果只有自身数据下滑,可以考虑自身的产品本身是不是有季节性或者时段性的属性,这类产品的主图是需要根据产品属性来回调整的。

同时我们可以查看一下同行业对应的关键词情况,是上涨还是下滑,看看搜索习惯是否有发生改变。

以上情况,很多是受行业因素影响,比较难控制,我们这时需要尽量维护正常的数据操作。

在市场这块,我们还可以去看看平台上是否出现了很多跟我们主图相似度很高的产品,如果这个时期有大量跟我们同类型的竞品涌入市场,以低价形式跟我们竞争,那么就极大程度会影响我们产品自身的搜索流量。

其次,排除了外部因素后,我们再切入内部原因排查,从变量中进行分析,仔细复盘回想一下,在搜索断崖式下降的这个过程中,我们有过哪些操作,其中是否会有导致搜索下滑的原因。

例如对产品的信息例如价格、标题、主图、详情页等等有没有进行过修改变动;店铺近期是否做了含有大金额优惠券的淘客或秒杀活动,这种活动吸引来的用户都是非精准用户,很容易打乱标签,导致搜索流量下滑。

如果是这个原因,我们就需要加大精准成交占比,在推广层面,我们可以尝试用直通车建立标准计划,主推主搜词,这个目的是为了获得精准流量为产品打标签,同时可以开引力魔方,关闭所有智能流量,只开关键词兴趣人群。

数据层面排查

除了从内外部进行排查外,我们还可以在数据层面进行分析。

一般而言,如果我们的搜索流量出现了断崖式下降,在数据层面来讲,一方面,可能是我们承接流量的数据反馈并不好。

这里说简单点,就是我们自身产品接不住系统给的流量,系统通过数据发现我们接不住,那还给什么流量呢?所以直接给断流了。

例如一个新品我们刚做起来,也成功入池了,通过付费等方法推广下,慢慢做起了流量,系统也逐渐带来了访客,通过付费我们也买来了不少流量。

但是其中,我们产品的真实转化和收藏加购数据却没有跟上,例如转化差、访客停留时间短,很快系统便会通过数据检测到产品接不住它给的流量,便会给我们的产品断流,访客数也直线下降。

不少商家应该还遇到过以下这种情况,在产品起量过程中,产品接得住流量,各项数据反馈也比较好,转化和收藏加购都不错,但是也出现了搜索流量大幅度下滑的情况。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涉及到另一方面了,可能是我们在起量过程中,产品的几块核心数据有明显的异常波动。

例如我们通过付费推广或其他方式将流量做起来后,在产品的转化以及收藏架构也都还不错的情况下,有一项核心数据却异常了。

拿UV值举例,如果在这个起量过程中,产品的UV价值随着访客变多,越来越低,成交额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增长,那么即使转化到位,系统仍会检测到UV数据这块的异常,后续便会出现访客大幅度下跌,后续甚至断流。

由于UV价值不稳定导致的流量下跌这种情况在老链接上会出现的比较多。

例如,一个老链接,在转化和访客都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客单价波动比较大,之前卖低价,现在调高了价格,这个客单价的浮动就会导致UV价值有很大的波动,就会出现流量陡降的情况。

那么UV价值我们该如何控制呢?

如果UV价值过低,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一人多价去补大额的坑产,从而提升UV价值,后续每天通过计算维持平稳。

如果UV价值过高,导致流量近期波动大,其实这时意味着我们的付费占比低了,导致流量近期波动大,可以通过付费方式去放大付费占比,从而稀释优惠价值。

那么关于搜索流量下滑情况,我们还可以通过影响搜索流量的数据因素进行反推。

它的浮动主要跟点击率、转化率、收藏率、加购率、坑产和UV价值这六个核心数据挂钩,我们也可以从这六项数据进行相对应的排查分析,上述提到了UV价值,现在我们来聊聊转化率等其他核心数据。

如果转化率下跌了,我们可以去观察生意参谋的跳失率,跳失率变高了的话,看看是否是停留时间短造成的。

如果是的话,这个情况主要可能是由于人群的标签不精准,流量虽大但是都是垃圾流量,访客停留时间变短了导致的流量下跌。

许多老链接,之所以出现转化率不稳定的情况,就是由于标签实时在变,之前访客比较精准的,现阶段访客不是特别精准,就导致了转化率的波动,进而导致成交量下滑,成交量一旦下滑,坑产就会下滑。

这时我们就需要去圈人,通过付费推广,加高自定义人群议价,去扶正标签,让流量变得更精准。

针对坑产下降,我们可以尝试提高客单价,通过关联搭配,满减或者通过高客单价SKU来拉坑产,如果无法通过提高客单价提升坑产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人为的配合一人多件的成交来平衡。

同时我们去看下流失数据,如果是因为流失导致转化下滑,看看流失访客都去了哪些竞店,他们是否价格更低,或者是否通过付费卡掉了我们的流量。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接下来就需要通过付费收割来提升转化率,或者是做一些针对性的优惠,提高关键词出价的同时,拉高收割计划,来提升转化率,或者是做一些针对性的优惠。

如果收藏加购数据下滑了,那么竞争对手如果有低价同款产品,这两个指标也会降,这时我们需要优化自身产品内功,在产品本身没问题的情况,用人工干预的方式稳住就可以。

此外,流量下滑还可能跟产品本身竞争力有关,商品标题关键词自身引流能力跟不上,竞争力也不足,在整个商品池内,无法与其他商品竞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高楼平地起,评论全靠你~
提交
头像

昵称

夸一夸
夸一夸
还有吗!没看够!
取消
昵称一键发评表情图片

    还没有评论,发表第一个评论吧